徵稿暨審查辦法
撰稿格式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「藝術學報」撰稿格式
壹、稿件:請用A4格式電腦打字,存word文字檔,上下左右邊界為2.5公分,稿件需具備中、英文題目與作者中、文英姓名暨服務單位;中、英文摘要以不超過250字、中英文關鍵字以不超過6個為原則。
貳、文章結構:
- 封面:依次包括(一)論文題目、(二)作者姓名、(三)服務單位、職稱。
- 摘要:
(一)實證性文章:研究問題、研究對象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結果(含顯著水準)、結論與建議。
(二)評論性或理論性文章:分析主題、目的或架構、資料來源、結論。
- 本文:
(一)緒論:研究問題與背景、研究變項定義、研究目的與假設。
(二)研究方法:研究對象、研究工具、實施程序。
(三)研究結果
(四)結論與建議(或研究限制)
(五)參考文獻:
參、文獻引用:(詳閱APA格式第六版)
一、基本格式: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複被引用時,採用第二段所述第一種引用方式,第一次須寫出日期,第二次以後則日期可省略,但如採用第二種引用方式時,第二次以後則須註明年代。
(一)英文文獻: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, Walker (2000)
described the method…Walker also found…
In a recent study of..., Walker (2000) ... The study also
showed that...(Walker, 2000)...
(二)中文文獻:秦夢群(2001)強調掌握教育券之重要性,⋯;秦夢群同時建議⋯。文中也指出教育券使用不當之負面效果(秦夢群,2001)
二、作者為一個人時,格式為:
(一)英文文獻﹕姓氏(出版或發表年代)或(姓氏,出版或發表年代)。
例 如:Porter (2001)⋯或 (Porter, 2001)。
(二)中文文獻﹕姓名(出版或發表年代)或(姓名,出版或發表年代)。
例 如:吳清山(2001)。⋯或(吳清山,2001)。
三、作者為二人以上時,必須依據以下原則撰寫(括弧中註解為中文建議格式):
(一)原則一﹕
英文論文:作者為兩人時,兩人的姓氏全列,並用「and」連接。
例 如:Wassertein and Rosen (1994)…或…(Wassertein & Rosen 1994)
中文論文:作者為兩人時,兩人的姓名或姓氏全列,並用「與」連接。
例 如:吳清山與林天祐(2001)⋯或(吳清山、林天祐,2001)
例 如:Wassertein 與 Rosen (1994)⋯或(Wassertein & Rosen 1994)⋯
(二)原則二﹕作者為三至五人時,第一次所有作者均列出,第二次以後僅寫出第一位作者並加 et al.(等人)。
例 如:
【英文論文】
【第一次出現】
Wasserstein, Zappula, Rosen, Gerstman and Rock (1994)found
或(Wasserstein, Zappula, Rosen, Gerstman, & Rock, 1994)…
【第二次以後】
Wasserstein et al. (1994)…或 (Wasserstein et al., 1994)…
【中文論文】
【第一次出現】
吳清山、劉春榮與陳明終(1995)指出⋯或(吳清山、劉春榮、陳明終,1995)
【第二次以後】
吳清山等人(1995)指出⋯或⋯(吳清山等人,1995)
Wasserstein、Zappula、Rosen、Gerstman 與 Rock (1994) 發現⋯或 (Wasserstein, Zappula, Rosen, Gerstman, & Rock,1994)⋯。
(三)原則三:作者為六人以上時,每次僅列第一位作者並加 et al.(中文用「等人」)。
(四)原則四:二位以上作者時,在文中引用時,中文書寫格式上作者之間用「與」連接,英文書寫格式則用and 連接,在括弧內以及參考文獻中則分別用「、」或「&」號連接。
四、作者為公司、協會、政府組織、學會等單位時,依下列原則撰寫﹕
(一)基本上,每次均使用全名。
(二)簡單且廣為人知的單位,第一次用全名並加註其縮寫名稱,第二次以後可用縮寫,但在參考文獻中一律要寫出全名。
例 如:
[第一次出現]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[NIMH] (1999)
或(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[NIMH], 1999)
[第二次以後] NIMH (1999)…或 (NIMH, 1999)…
例 如:
[第一次出現]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【行政院教改會】(1998)
或…(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【行政院教改會】,(1998)。
[第二次以後] 行政院教改會(1998)…或…(行政院教改會,1998)。
五、外文作者姓氏相同時,相同姓氏之作者於文中引用時均引用全名,以避免混淆。
例 如﹕R. D. Luce (1995) and G. E. Luce (1988)…或R. D. Luce (1995) 與 G. E. Luce (1988)
六、未標明作者(如法令、報紙社論)或作者為「無名氏」(anonymous)時,依據下列原則撰寫﹕
(一)未標明作者的文章,把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當作作者,在文中英文用斜體(中文用粗體)顯示、在括弧中用雙引號(中文用「」)顯示。
例 如﹕Educational Leadership (1994)…或… (“Educational Leadership,” 1994)。
例 如:領導效能(1995)…或…(「領導效能」,1995)。
師資培育法(1994)…或…(「師資培育法」,1994)。
作者署名為無名氏(anonymous)時,以「無名氏」當作作者。
例 如:…(Anonymous, 1998)。
例 如:…(無名氏,1998)。
七、括弧內同時包括多筆文獻時,依姓氏字母(中文用筆畫)、年代、印製中等優先順序排列,不同作者之間用分號 “;” 分開,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獻用逗號 “,” 分開。
例 如:(Pautler, 1992; Razik & Swanson, 1993a, 1993b, in press-a, inpress-b)。
例 如:(吳清山、林天祐,1994,1995a,1995b﹔劉春榮,1995,印製中-a,印製中-b)。
引用二手資料:除非絕版、無法透過一般管道尋獲或是沒有英文版本(有閱讀困難),盡量不要引用二手資料。如引用二手資料,僅在參考文獻中列出閱讀過的二手文獻來源。
例 如:Allport’s diary (as cited in Nicholson, 2003)
林天祐的記事本(引自陳明終,2009)⋯
八、引用資料無年代記載或古典文件時:
(一)知道作者姓氏,不知原始年代,但知道翻譯版年代時,引用譯版年代並於其前加 trans.。
例 如:(Aristotle, trans. 1945)
(二)知道作者姓氏,不知原始年代,但知道現用版本年代時,引用現用版本年代並於其後註明版本別。
例 如:(Aristotle, 1842/1945)
(三)古典文件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,文中僅說明引用章節。
例 如:1 Cor. 13.1 (Revised Standard Version)
例 如:論語子路篇
九、引用特定局部文獻時,如資料來自特定章、節、圖、表、公式,要逐一標明特定出處,如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,要加註頁碼。
例 如:(Shujaa, 1992, chap. 8) 或 (Lomotey, 1990, p. 125) 或(Lomotey, 1990)…( p. 125)
例 如:(陳明終,1994,第八章)或(陳明終,1994,頁8)
十、引用個人通訊紀錄如書信、日記、筆記、電子郵件、會晤、電話交談等,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,但引用時要註明﹕作者、個人紀錄類別、以及詳細日期。
例 如:(T. A. Razik, Diary, May 1, 1993)
例 如:(林天祐,上課講義,1994年5 月1 日)
十一、其他方面:
例 如:(see Table 2 of Razik & Swanson, 1993, for complete data)
例 如:(詳細資料請參閱﹕林天祐,1995,表1)
肆、參考文獻:(詳閱APA格式第六版)
一、編排格式
(一)英文文獻每一筆開頭要凸排4個英文字母,如:
Razik, T. A., & Swanson, A. D. (1995).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. New York: Macmillan.
(二)中文文獻開頭凸排兩個中文字,如:
張芬芬 (1995年4月)。教育實習專業理論模式的探討。毛連塭 (主持人),教師社會化的過程。師資培育專業化研討會,臺北市立師範學院。
二、引用格式
(一)期刊、雜誌、新聞文章、摘要資料﹕
1. 中文期刊格式A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。期刊名稱,期別,頁別。
2. 中文期刊格式B:作者 (印製中)。文章名稱。期刊名稱,期別,頁別。
3. 英文期刊格式A:Author, A. A., Author, B. B., & Author, C. C. (1995). Title of article. Title of Periodical, xx(xx), xxx-xxx.
4. 英文期刊格式B:Author, A. A., Author, B. B., & Author, C. C. (in press). Title of article. Title of Periodical, xx(xx), xxx-xxx.
5. 中文雜誌格式:作者 (年月日)。文章名稱。雜誌名稱,期別,頁別。
6. 英文雜誌格式:Author, A. A., & Author, B. B. (1996, January 9). Article title. Magazine Title, xxx, xx-xx.
7. 中文報紙格式A:作者 (年月日)。文章名稱。報紙名稱,版別。
8. 中文報紙格式B:文章名稱 (年月日)。報紙名稱,版別。
9. 英文報紙格式A:Author, A. A. (1996, January 9). Article title. Newspaper Title, p. xx.
10.英文報紙格式B:Article title. (1996, January 9). Newspaper Title, p. xx.
(二)書籍、手冊、書的一章:
1. 中文書籍格式A:作者 (年代)。書名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2. 中文書籍格式B:作者 (年代)。書名 (版別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3. 中文書籍格式C:單位 (年代)。書名 (編號)。出版地點:作者。
4. 中文書籍格式D:書名 (年代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5. 英文書籍格式A:Author, A. A. (1993). Book title. Location: Publisher.
6. 英文書籍格式B:Author, A. A. (1993). Book title. (2nd ed.). Location: Publisher.
7. 英文書籍格式C:Institute. (1993). Book title. (No. 123.). Location: Author.
8. 英文書籍格式D:Book title. (1993). Location: Publisher.
9. 中文書文集格式:作者 (主編) (年代)。書名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10.英文書文集格式A:Author, A. A. (Ed.). (1995). Book title. Location: Publisher.
11.英文書文集格式B:Author, A. A., & Author, B. B. (Eds.). (1995). Book title. Location: Publisher.
12.中文百科全書或辭書格式:作者 (主編) (年代)。書名 (第2冊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13.英文百科全書或辭書格式:Author, A. A. (Ed.). Title (3rd. ed., Vol. 1 ). Location: Publisher.
14.中文翻譯書格式A:原作者中文譯名 (譯本出版年代)。書名 (版別) (譯者 譯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(原著出版年:1984年)
15.中文翻譯書格式B:書名 (譯本出版年代)。(譯者 譯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(原著出版年:1984年)
16.英文翻譯書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6). Book title (B. Author, Trans.). Location: Publisher. (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3)
17.中文書文集文章格式A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。載於 文集作者 (主 編),書名 (頁別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18.中文書文集文章格式B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。載於 文集作者 (主編),書名 (章別)。出版地點:出版商。
19.英文書文集文章格式A: Author, A. A. (1993). Article title. In B. B. Author (Ed.), Book title (pp. xx-xx). Location: Publisher.
20.英文書文集文章格式B: Author, A. A. (1993). Article title. In B. B. Author (Ed.), Book title (chap. 3). Location: Publisher.
(三)專門及研究報告:
1.中文政府報告格式A:單位 (年代)。報告名稱 (報告編號:xx)。出版地:作者或出版商。
2.中文政府報告格式B:作者 (年代)。報告名稱 (○○單位報告編號:xx)。出版地:作者或出版商。
3.英文政府報告格式A:Institute (1996). Report title (Rep. No.). Location: Publisher.
4.英文政府報告格式B:Author, A. A. (1996). Report title (Rep. No.). Location: Publisher.
5. ERIC報告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). Report title (Report No. xxxx-xxxxxxxxx). Eugene, OR: University of Oregon,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. (EA xxx xxx)
(四)會議專刊或專題座談會論文:
1.已出版之會議專刊文章格式:依性質分別與書文集或期刊格式相同。
2.中文專題研討會文章格式:作者 (年月)。論文名稱。研討會主持人 (主持人),研討會主題。研討會名稱,舉行地點。
3.英文專題研討會文章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, April). Report title. In B. B. Author. (Chair), Symposium topic. Symposium title, Place.
4.中文會議發表論文格式:作者 (年月)。論文名稱。會議名稱,會議地點。
5.英文會議發表論文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, April). Paper title. Paper presented in the Meeting Title, Place.
(五)學位論文:
1. DAI微縮片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). Dissertation title.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, xx(xx), xxxA. (University Microfilms No. AAC95-14263)
2. DAI原文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). Dissertation title. (Doctoral Dissertation, University Name, 1995).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, xx, xxxx.
3. 中文未出版學位論文:作者 (年代)。論文名稱。○○大學○○研究所碩或博士學位論文,未出版,大學地點。
4. 英文未出版學位論文:Author, A. A. (1995). Dissertation title.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, University Name, Place.
(六)視聽媒體資料:
1. 中文影片格式:製作人姓名 (製作人),導演姓名 (導演) (年代)。影片名稱【影片】。(影片來源,及詳細地址)
2. 英文影片格式:Author, A. A. (Producer), Author, B. B. (Director). (1995). Film title [Film]. (Avail from Company Name, Address)
3. 中文電視節目格式:節目製作人姓名 (製作人) (年月日)。節目名稱。電視台地點:電視台名稱。
4. 英文電視節目格式:Author, A. A. (Executive Producer). (1996, May 1). Program title. Place: Television Company.
(七)電子媒體資料:
1. 中文線上查詢格式A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。期刊名稱【線上查詢】,期別。線上查詢的詳細程序(如:http://www.tmtc.edu.tw/~primary/right.htm)。(上網查詢日期,如:2000年10月27日)
2. 中文線上查詢格式B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【線上查詢】。線上查詢的詳細程序。(如:http://www.tmtc.edu.tw/~primary/right.htm)。(上網查詢日期,如:2000年10月27日)
3. 英文線上查詢格式A:Author, A. A. (1996). Article title. Periodical Name [On-line], xx. Available: Specify path (如:http://www.ed.gov/ pubs/planrpts.html) ( Visited date如:October 27, 2000)
4. 英文線上查詢格式B:Author, A. A. (1995). Title [On-line]. Available:Specify path(如:http//www.ed.gov/pubs/planrpts.html) ( Visited date如:October 27, 2000)
5. 中文CD-ROM文章摘要格式:作者 (年代)。文章名稱【光碟】。期刊名稱,期別,頁別。光碟資料庫別:文章摘要編號。
6. 中文CD-ROM論文摘要格式:作者 (年代)。論文名稱【光碟】。光碟資料庫別:論文摘要編號。
7. 英文CD-ROM文章摘要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). Article title [CD-ROM]. Journal Title, xx, xxx-xxx. Abstract from: Source and retrieval number.
8. 英文CD-ROM論文摘要格式:Author, A. A. (1995). Article title [CD-ROM]. Abstract from: ProQuest File: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: 9514263.
(八)法令:
1. 中文法令格式A:法令名稱 (公布或發布年代)。
2. 中文法令格式B:法令名稱 (修正公布或發布年代)。
3. 英文法院判例格式:Name vs. Name, Volume Source Page (Court data).
4. 英文法令格式:Name of Act, Volume Source §xxx (1995).
伍、圖表製作:(詳閱APA格式第六版)
一、表格的製作:
表格主要包括:標題、內容、以及註記三個部份,格式如下:
(一)中文表格標題的格式:表1. 標題 或 表2. 標題,…等。(置於表格之上)。
(二)英文表格標題的格式:Table 1.
Table Title (均置於表格之上)
如為定稿,則改為Table 1. Table Title 不再分為兩行。
(三)中英文表格內容的格式:格內如無適當的資料,以空白方式處理,如有資料,但無需列出,則劃上斜線 / 。列數可酌予增加,但行數愈少愈好。同一行的小數位的數目要一致。
(四)中文表格註記的格式:於表格下方靠左對齊第一個字起,第一項寫總表的註解 (如:本資料係由九位評審依五等第計分法…,資料來源:…),第二項另起一列寫特定行或列的註解 (如:n1=25. n2=32.),第三項另起一列寫機率的註解 (如:*p < .05. **p < .01. ***p < .001.)
(五)英文表格註記的格式:與中文格式原則相同,但以英文敘述,第一項為Note.,第二項為n1=20. n2=30.,…等,第三項為 *p < .05. **p < .01. ***p< .001.等。
(六)中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A:註記第一項可說明本表的出處,來自期刊文章可寫:資料來源:“文章名稱”,作者,年代,期刊名稱,期別,頁別。
(七)中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B:如來自書籍可寫:資料來源:書名 (頁別),作者,年代,出版地:出版商。
(八)英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A:Note. From “Title of Article,” by A. A. Author, 1995, Title of Journal, xx(xx), p. xx. Copyright 1993 by the Name of Copyright Holder. Reprinted [or Adapted] with permission.
(九)英文表格資料來源的格式B:Note. From Title of Book (p. xxx), by A. A. Author, 1995, Place: Publisher. Copyright 1993 by the Name of Copyright Holder. Reprinted [or Adapted] with permission.
二、圖形的製作:
圖形包括:標題、內容、註記三部份,格式如下:
(一)中文圖形標題的格式:圖1. 標題 或 圖2. 標題,…等。(置於圖形下方)
(二)英文圖形標題的格式:Figure 1. Title. (置於圖形下方),在投稿時,APA要求所有圖形標題全部另紙打印在一張紙上。
(三)中英文圖形內容的格式:縱座標本身的單位要一製致、橫座標本身的單位也要一致,而且不論縱座標或橫座標,都要有明確的標題,並且要在圖形中標出不同形式的圖形代表何種變項。
(四)中英文圖形註記的格式:與表格的格式相同。
(五) 每一圖表的大小以不超過一頁為原則,如超過時,可在前表的右下方註明(table continues) 或 (續後頁),在後表的左上方註明(continued) 或 (接前頁)。
陸、數字與統計符號 :(詳閱APA格式第六版)
一、小數點之前0的使用格式:一般情形之下,小於1的小數點之前要加0,
如:0.12,0.96等,但當某些特定數字不可能大於1時 (如相關係數、比率、機率值),小數點之前的0要去掉,如:r (24)=.26, p < .05等。
二、小數位的格式:小數位的多寡要以能準確反映其數值為準,如0.00015以及0.00011兩數如只取三位小數,無法反映其間的差異,就可以考慮增加小數位。一般的原則是,依據原始分數的小數位,再加取兩位小數位。但相關係數以及比率須取兩個小數位,百分比須取整數。推論統計的數據一律取小數兩位。
三、千位數字以上,逗號的使用格式:原則上整數部份,每三位數字用逗號分開,但小數位不用,如:1,002.1324。但自由度、頁數、二進位、流水號、溫度、頻率等一律不必分隔。
四、統計數據的撰寫格式:M = 12.31, SD = 3.52, F (2,16) = 45.95, Fs (3, 124) = 78.32, 25.37, t (63) = 2.39, χ2(3, N = 65) = 15.83…等,其中推論統計數據,要標明自由度。(請參閱該手冊,第113頁)
五、統計符號的字形格式:除μ,α,ε,β以及V等符號外,其餘統計符號均要在其下劃線,如:ANCOVA, ANOVA, MANOVA, N, n1, M, SD, F, p, R…等。如為定稿,這些統計符號的字形一律以斜體羅馬字形呈現。